找到相关内容267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叔迦:与有

    某一种的事物,可见得举世只是空名而无实事。所以佛教说:“法皆。”  第三节 体用名  事物与名言虽都是虚假,但不能说事物即是名言。一切事物可以有三项分别:一是体,二是用,三是名。从这三方面来讨论...,便与不被借不同,所以万事万物有个假体。体既是有,用名当然也有。  由此看来,有是假有,是真空。何以佛教说“法皆”?因为万法的体、用、名都是假有的。万象森罗所以能生能灭,相续不断的有,都由于体、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4865472.html
  • 明心见性--佛源禅师打七开示之五

    观察了,盘起腿子,闭着眼睛,一无所有,心是的,法皆。起心动念也要观察,手里拿着梨子才会张嘴去咬,没有梨子怎么会咬呢?有个地方玩才会去玩,有对象才会动,没有对象就找不到心,心如虚空,一无所有。你...。   所以说:「心心心,难可寻,宽时遍法界,窄也不容针。」开了悟,十方法界,山河大地都融为一体,根本就无戒可持,无生死可了。观音菩萨寻声救苦,千处有求千处应,菩萨的心是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里...

    佛源禅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349376080.html
  • 高僧的眼泪

    崇敬呢?只有一个人确立了修行是为使得众生得益,不是为了小我,修行才成为动人的、庄严的、无可比拟的志业。  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找到大乘佛法的真精神,大乘佛法以慈悲心为地,才使法皆原找到落脚的地方。也可以说是“说”,无我是,慈悲是不。虽知无我而不断慈悲,故而不;虽行慈悲而不执有我,故不。当一个人不解义的时候,人不能如实知道一切众生和已身无二无别,则慈悲是有漏的,不是真慈悲。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美文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22461727900.html
  • 证悟性的利益

    已了知法皆,但不会因此舍弃救度众生的事业,这即是证悟了性的结果。没有证悟性的话,会像声闻一样,认为轮回火坑特别可怕,度化众生难如登天,一想到凡夫人的污言秽语、邪见如山,他们唯恐避之不及,宁愿...方证菩提”,乃至轮回未之前一直住于轮回。   既然如此,那菩萨会不会有痛苦烦恼呢?绝对不会。因为他已证得了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大性,并通达世俗法犹如幻化八喻,如梦、如幻、如阳焰等,有了这样的境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性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6500028793.html
  • 旅途话生死

    的一首歌:《那就是我》,是的,如果有一个声、形向你们飘来,那就是我啊!法皆,因果不,我今天种下的因便是来世的轮回啊!   不过,我没走。当我睁开眼看到关爱我的亲人,好友时,我想我又回来了,我将...

    莫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345508.html
  • 毛泽东谈禅宗六祖慧能

    毛泽东说,慧能的四句偈语指出,世间本无任何事物,故无尘埃可沾;佛性本来是清净的,怎么会染上尘埃?这与佛教大乘宗“一切皆法皆”的宗旨最契合,胜神秀一筹。神秀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。慧能的这四句...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对与会者介绍说:唐朝佛教《六祖坛经》记载,慧能和尚,河北人,不识字,很有学问,在广东传经,主张一切皆。这是彻底的唯心论,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。  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语“...

    张铁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660036.html
  • 高僧的眼泪 ——林清玄

    为了小我,修行才成为动人的、庄严的、无可比拟的志业。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找到大乘佛法的真精神,大乘佛法以慈悲心为地,才使法皆原找到落脚的地方。也可以说是“说”,无我是,慈悲是不。虽知无我而不断慈悲,故而不;虽行慈悲而不执有我,故不。当一个人不解义的时候,人不能如实知道一切众生和已身无二无别,则慈悲是有漏的,不是真慈悲。这是为什么高僧弟子先进入性,才谈众生无别的慈悲。 进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575687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忍辱

    要圆解、要深解,日常生活当中,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运用上去,举心动念均是修行,功夫用得上,日久必有成就。人我执不易断,凡事看淡一点,即算有进步,愈淡薄愈自在,就是渐渐的放下。四相了,说一个忍辱也是多余的。   △ 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,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。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,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,切不可怨天尤人,要知法皆,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,谓之无生法忍。   △ 清净心中一丝毫不能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忍辱|嗔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2324085916.html
  • 何谓“三不坚”“三心”“三福”

    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”我们最好发愿,愿种菩提不种因,无因就无果,不种因就不用受果报,所谓“法皆,因果不”。另外更要读诵大乘,经典是开我们智慧的,能通达三藏,若能为人演说,把功德回向法界,就是法...是四大假合而成,人命是无常,不能久存的,呼吸中的一入一出,如某方面不调,就会生病;无常一到,就会死亡。第二是:“命不坚”。人的寿命是有长短的,同样不可以久享,古人常说:“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391814.html
  • 佛教对郁达夫思想及创作的影响

    佛家一切皆法皆的思想。1926年,郁达夫到革命策源地广州,怀着满腔的悲愤投向革命,谁知所见所闻也只是些诡计、卑鄙污浊,这种幻想如肥皂泡一样也破灭了。后来他因作《诉诸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界同志》,...世事无常的苦观产生共鸣而相互印证。因此,知识分子“半是儒家半是释家”之说,并非空穴来风。   郁达夫从小深受祖母的影响,对禅宗情有独钟,分外亲近。童年随祖母进寺上香的情景,后来也成为他许多作品的...

    陈玉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195190.html